为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,实现校企人才精准对接,机电工程系近期通过"引进来"与"走出去"双轨并行策略,开展系列校企合作活动。通过举办校园宣讲会与实地访企拓岗相结合的方式,在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实现双向赋能,为区域制造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。
一、引企入校搭建供需平台 精准对接就业诉求
4月28日,"机电赋能、职通未来"校企联合宣讲会在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举行。昆仑钢铁、新疆兴泰纤维科技、新疆众合等三家企业通过"三维展示矩阵"(宣传片展播+智能课件演示+高管现场解读),系统呈现企业发展全景。企业代表重点剖析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模型,特别就"新型学徒制培养体系""阶梯式晋升通道""复合型技能认证"等学生关切内容进行深度解读。
在互动环节,300余名学生围绕"智能制造岗位能力图谱""跨领域发展空间""校企联合培养方案"等维度展开咨询。新疆众合人力资源总监现场展示的"技术-管理双通道发展模型",引发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深度思考。活动同步建立3个云端沟通平台,实现600人次线上资源对接,形成"线下深度体验+线上持续跟踪"的立体化服务体系。
二、主动出击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协同育人新范式
4月27日开展的"访企拓岗促就业"专项行动中,系主任张凌皓带队深入天富伟业、康师傅、今麦郎等企业生产一线。在新疆天富伟业工程公司,教学团队实地考察学生实习环境,现场优化《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》课程模块,将企业现行的"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"理念融入教学大纲。
在康师傅智能化生产车间,校企双方围绕"自动化产线运维""工业机器人应用"等岗位标准展开研讨,重点针对"机电-食品机械"跨领域人才培养达成合作意向。今麦郎公司展示的自动码垛机械臂实操场景,与学院实训中心的"工业4.0模拟产线"形成教学-生产闭环,验证了"课岗对接"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效。
三、双向赋能打造就业生态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
本次校企协同行动形成三大成果矩阵:建立6家企业人才储备库,开发4个定制化培养模块,共建2个现场工程师实训基地。通过"宣讲会需求调研-企业走访方案优化-教学标准动态调整"的螺旋式提升机制,实现人才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的精准耦合。
机电工程系将持续深化"产教融合2.0"模式,通过构建"引企入教-送教入企"的双向循环机制,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高地。(图文/付春旺、窦焕焕)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机电工程系举办2025届毕业生就业实习宣讲会